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6-10-12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本书中特制的意思是这样的:资讯是用你和作者共同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你的知识系统已经具备了创造出这些知识的零件。而理解,则是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挖掘出了一些新的零件。这种情况在你并不能完全读懂一本书的时候会出现。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在跟随一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可以通过向老师提问,借用老师的回答、思考、感觉与想象来达到。
而在通过书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是缺席的。虽然有作者通过语言表达出信息,但是理解却是读者自己的工作。
所谓有活力的、主动的阅读,就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感觉、想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会读者这种阅读的方式就是本书的问题。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分为四个层次:

第三章 基础阅读

学习认字的教学法有很多种。在英语国家有ABC法、发音法、整体法等等。总的来说,小孩子学阅读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学会说完整的句子)、学习简单读物阅读、学习通过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眼、从阅读中理解观点。这些阶段都是阅读的第一个层次的范畴。
目前(七十年代)美国的教育虽然普及化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直到大学也没有完全学会阅读。大学中的矫正阅读课程也只是针对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开设的。很多成年人也没有超越这一层次的阅读,这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

第四章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阶段:有系统地略读与粗浅地通读。
有系统地略读,基本上就是通过阅读所有的摘要信息(目录、序、副标题、后记、封底上的介绍、作者生平)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章节或者是随机选择的章节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粗浅的通读则是用比较快的速度、不停下来思考地读完一本书。以阅读莎士比亚为例,作者提出

“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与其看了半天什么也看不懂,不如先快速地过一遍全书,把能够不花什么力气搞懂的东西先搞懂。
总的来说:

“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真的读得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阅读的基础是向自己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

  1. 这本书整体来说在讲些什么议题(themes)。
  2. 在这些议题上,作者有哪些观点(特殊讯息,opinions)。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4.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意义。

这样分为四个层次的思考结构是主动阅读的基础,(其实也是更宽泛的)学习思考的准则。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它们依次作出回答。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四个当中最重要的,而不回答前三个问题就不能弄懂最后一个。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有一些做笔记的技巧:在检视阅读中,应该记录的是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可以称为结构笔记。在分析阅读时,就可以具体地记录书的内容,称为概念笔记。做主题阅读的时候做的笔记是对若干个信息源综合做的概念性的笔记,基本上就和文献摘要类似了。
阅读的艺术与笔记的技巧需要练习,就像每一种友技巧性的艺术一样。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这两章讲的是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这本书整体来说在讲些什么。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很多人看了书以后,却连确切的书名都说不出来,”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手边阅读的这本书做分类是毫无必要的。”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小说与论述性的书籍。在论述性的书籍中,一些是理论书籍,另一些是实用性书籍。理论书籍也分为很多类(主要是按照学科分的)。
对知识系统性的分类也是一种极有用知识。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可以让你通过一些线索很快抓住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主旨。(免得盯着一些论文里的公式几个小时,才发现和要找的领域八杆子打不着)。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都有骨架。分析阅读的读者的目标就是找到这个骨架。
分析阅读有四个原则:

这两章讲的是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这本书的观点是怎样的。这一阶段也有四个阅读的原则。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通过这四章,我们已经解决了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问题: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这本书的观点是怎样的。在接下来的两章里,我们要做的是回答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以及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为什么需要评断一本书:

也就是说,一个主动的读者既有义务,也有权利对一本书做出评价。
要评价一本书,像是与作者真正对话一样,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沟通原则。这两章讲的就是这些原则。

第十一章 赞同或者反对作者

那么具体来说,要以怎样的姿势赞同或者反对作者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读懂一本书,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一个作者的看法。这里读懂的是在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我明白了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在说的是什么。尽管如此,读者还是可以不被作者说服。厉害的专栏作者会有过用政治书上的语言来表达与政治书观点完全相反意见,这种高级黑就是在“读懂”(但并不赞同)政治书的基础上完成的。
要读者与作者进行一场不带情绪、使用共有假设、不偏不倚不适用初设立场的辩论是困难的。因此本书(how to read a book)的作者推荐读者使用以下四种批评点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表达自己的反对:

当然使用这些理由,仍然要建立在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要读懂一本书,有时可以借助一些其它的外在资源。这些资源包括: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在第二篇中提到的分析阅读的原则主要是针对论述性(包括理论性与实用性的书)书籍的。对于虚构书籍则并不适用。对于其它类型的读物,我们可以提出类似的四个基本问题,相应的规则也会有类似的调整。但是并不用提出完全不同的十五条规则。

第十三章 实用性的书籍

实用性的书籍有几个基本的特征:

因此,阅读实用性的书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由于作者的目的是说服读者采取某些行动,书的修辞很可能会特别具有宣传性。在这种时候,读者要特别注意运用主动阅读的规则,看自己到底是同意了作者的论证,还是在情绪上被作者打动了。读者可以察觉到作者在修辞上使用的诡计,尽管如此,他仍然能够决定同意或者反对作者的观点。
分析阅读的基本问题在实用性书籍上要做这样的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读者同意作者的观点,就难免要采取行动了。比如说,如果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赞成作者的观点,就会在以后的阅读中采用作者提出的原则。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虽然表面上来看阅读想象文学要比阅读论述性的书困难(因为其中的逻辑、结构、观点都很不显然),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读懂小说的人要比能读懂论述性书籍的人要多多了。这是因为主动阅读论述性的书和主动阅读想象文学的要求是不同的。阅读文学,首先有一些“不要”的规则: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调整上两篇提出的阅读论述性作品的规则:

第十五章 阅读戏剧、小说与诗的一些建议

关于细分的想象文学体裁,还有一些特别的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作者在这里说的历史,是所谓的作为事实的书面记录的历史history as written records of facts。其中的written是关键词,我们在读的不是facts,而是某个人针对这些facts做的书面记录。这样的记录是叙事性的。所以历史书在科学与小说的尺度上更接近小说。
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一种(类似于虚构写作的)创作性的活动。让他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确切发生了的事实,而是事件发生的原因。要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就要在具体的事实中挖掘出一定的模式,所以一定是有编纂的成分的。这里有几种操作的方式:

因为历史学家可以对同一事件作出种种解读,在我们试图了解一个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一些专著,从不同角度看这个事件。
历史书虽然是针对过去的特定时间写就的,但是其中的模式通常有很强的模式性。这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尤其是领导人)会阅读历史书并且借用其中的经验。阅读历史书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搞懂这些经验,并借以了解未来。因此不要只关注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要关注人们为什么在过去这样行动,找到可以借鉴的模式。
针对历史书调整分析阅读的基本问题:

传记与历史书非常类似。传记分为几种:定案本(目标是尽可能全面、真实地表现一个人的一生)、授权本(由与传记人物有私人关系的、被人物授权的传记)、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传记、自传。定案本可以作为一般的历史书来阅读,后三者则需要特别注意书籍作者的立场:他是谁?他想要证明什么?他想要说服谁?他有哪些特别的知识?他用了哪种特别的语言?他真的可信吗?
这几个问题在阅读其他针对当代事件写作的文章与书籍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书

这里只讨论这两种书:在科学工作专业化以前写作的针对一般读者的经典科学与数学著作,以及科普书。作为非专业读者,应该把前一类书作为学习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工具。要读懂经典科学书籍,困难的是其中的实验与数学。针对书中的实验,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想法、实验结果、以及科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书的数学可能会有一点intimidating(并没有),但是其实通过训练可以掌握理解其中一部分的能力。相对来说,科普书籍基本没有这两种困难,要想针对一般的论述性书一样来阅读。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哲学书是探究人类一般性的基本问题的书。两个典型的基本问题,是事物的存在(形而上学)以及事物的变化(自然哲学),除此之外还有自然与非自然、物质与非物质、人的认知以及自由意志(认识论)等问题。除了这些思辨性的理论哲学问题,还有一些实用性的成为规范(normative)的哲学,包括探讨善与恶的伦理学,以及探讨社会、个人与群体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内容。
另一种现代哲学的分类方法是,把探讨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以及人类该有怎样追求的哲学思考称为第一顺位问题。而关于人们在思考第一顺位问题时所用的思考模式、语言与想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则称为第二顺位问题。现代哲学家大多数思考第二顺位问题,因为普遍认为第一顺位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经典的哲学书籍探讨的多是第一顺位问题。
在西方传统中,共有五种讲述传达哲学思想的方法。分别是:哲学对话(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哲学论文与散文(亚里士多德)、针对异义进行论述(圣托马斯阿奎纳)、哲学系统化(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格言式(尼采)。
阅读哲学书的要点,是找出哲学家真正想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不是以书籍为单位而出现的,每一个哲学家都有自己关注的一个或者一组问题,要把他的所有著作综合起来思考。阅读哲学,就要找到一个哲学家的中心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融会贯通地搞懂假设、回答、以及什么问题没有被找到答案。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来自社会学的观念与术语出现在方方面面的信息中。当代大量的文献资料都是依托社会科学的某个方面(种族、犯罪、执法、贫穷、教育、福利、战争与和平、好政府与坏政府)来写作的。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的理论部分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实用部分包括法律、商业、行政、社会服务、教育等等。除此之外,非生理性的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有时也可以包括在社会科学中。
社会科学的著作初看起来非常容易懂,因为应用的都是大家熟悉的经验、读者也很容易对其中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弄懂这些问题并不那么容易,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科学的术语大量地被滥用,而作者在写作时又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会制定术语使用的规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科学的作品通常是科学、哲学、历史、虚构作品的混杂体,即写作方式混合了以上四种著作的特点。要在阅读时问出正确的问题,读者必须特别小心翼翼。
要学习社会科学,分析阅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搞懂一个主题,必须要进行主题阅读。

第四篇 阅读的终极目标

第二十章 主题阅读

要做主题阅读,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读什么主题“以及”针对这个主题,读什么书“。奇特的是,这两个问题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不可能先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在做主题阅读时,会出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虽然这个层次的阅读被定义为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两种以上的书,意思也是指在阅读开始之前,这个主题就已经被确认了,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个主题也是跟着阅读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来的。“
因此,主题阅读的第一部,是确定一个大致的主题,然后用检视阅读(而不是分析阅读)处理一批数量比较大的与主题相关的书。这一步有两个功能:

这一步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主题阅读的主要阶段了。这里有五个步骤: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客观:不要带着对一个主题固有的立场来整理,这会导致我们曲解作者;在叙述作者意见的时候,不仅要用我们找到的共有词汇来描述,更要引用作者的原文。
要找到适用于一个主题的书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所谓心智的成长,指的是阅读水平、逻辑能力、以及系统性知识的成长,是一种略高于单纯的学识的增长。
以这个角度来看,书可以分为三种:

最后那一类的书如果遇到了,一定要珍惜。